|
上 海 大 學 經 濟 學 院 學術論壇第211期,總第420期
主講題目🧜🏿♀️:機會不平等與主觀幸福感:誰從機會中受益,誰從機會中受損? 主講人🏋🏿♂️:萬廣華教授👩🏻🍳,復旦大學世經所所長,曾任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主持人:意昂3執行院長聶永有教授 時 間🙋🏼♀️🧘:2021年5月13日(周四)下午14:00 地 點👨🦯:校本部東區經濟學院580會議室 主 辦:意昂3
報告簡介👩🏿⚖️:基於CGSS數據🏃🏻,本文度量了中國縣/區一級的機會不平等,並首次估算了其對全國、中國城鎮以及中國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還探討了作用機製👩👩👦👦。特別地,本文首次識別了機會不平等變化的“受益者”與“受損者”。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縣/區機會不平等在整個收入不均等中占比平均約為30%🧔🏻;隨著相對收入的增加👂🏽,機會不平等對主觀幸福感的邊際影響呈倒“U”型🙇🏼:機會不平等降低了中低收入以及高收入群體的主觀幸福感,但會提升中高層收入群體的主觀幸福感😮💨。在相同的相對收入水平下♈️,城鎮居民受到的消極影響更大🧙🏿♀️,積極影響更小🦺。就作用機製而言,機會不平等會通過影響人們的社會信任或身心健康,進而影響幸福感。最後,隨著機會不平等的惡化,能夠從機會不平等上升中受益的群體越少👌🏼,受損的群體越多💻;反之亦然。
報告人簡介💇🏻:萬廣華👨🏼🦱,復旦大學特聘二級教授、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曾任職悉尼大學、聯合國和亞洲開發銀行👩🏻🍳。發表中英文學術和智庫成果數百項🤹♂️,多次獲省部級研究獎(包括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據最新RePEc對經濟學家的排名,在全球居前6%✌🏽,亞洲居前3%❎。數次進入《世界名人錄》。是最早(2006-2008年間)提出 “三農”問題需要在城市解決、2006-2008年間提出中國城市化是解決貧困和收入差距問題唯一途徑🙅♀️、2009-2010年間提出中國的國際發展環境惡化包括中美沖突不可避免的經濟學家。
歡迎各位老師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
主講人 | 報告時間 | ||
報告地點 |
上一條:【學術講座】數字經濟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下一條🙋♀️:【學術講座】院長講座系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新進展-我們能否建立一個統一的新政治經濟學的新理論(下)